美文分享
首页 > 美文 > 水族 > 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病)

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病)

评论:0 来源:Jim的水族世界 作者:dunno

  病原体
  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体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两端圆形,极端有1-3根鞭毛,有运动能力。菌体较小,须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症状
  病鱼的症状明显,病鱼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病灶处的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突出,而且在鳞片脱落的地方往往有水霉生长。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裂开,呈烂纸扇状。病鱼的体质瘦弱,行动迟钝,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死亡。

  危害和流行情况
  通常鱼体受伤,易患此病,当年金鱼患病较多,而一龄以上的大金鱼少见。红鲤患病较多,锦鲤患病少,春季和秋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此病与水质有密切的关系,溶氧含量低,溶解有机质含量高,易发生此病,我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

  防治方法
  1、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维持在5毫克/升左右。注意饲养管理,操作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用漂白粉1ppm浓度全池遍洒,适用于室外大鱼池。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4、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全池遍洒,与防治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5、用利凡诺浸洗或全池遍洒,与防治烂鳃病相同。

(haopet123.com)
相关贴士
评 论:
 
贴士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