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塘四周侧面作硬化处理,塘周表面种植物或筑埂,以防塌方或水土流入池塘;鱼塘引水时,若水源中含沙量太高,应先沉淀再入塘,切勿将受工业污染的河水引入塘内。
2.投阵青饲料后,吃剩的残渣应及时捞出;若用优质颗粒饲料,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残饵沉底。
3.用水泵换水调节水质。 换水时,应把握好水的交换量,既要防止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大量流失,又要确保水体的新鲜度、透明度及理化因子的稳定,预防水体恶化。一般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7~9月份每隔7天换一次水,换水量为池水的1/7~1/8,其余月份15~20天换水一次。
4.清淤和轮作。 淤泥是污染源又是耗氧源,严重制约鱼的产量,须及时清除;清淤时先排尽水,由人力或机械完成,目前已有人力清淤机、带水清淤船推广应用。池内养鱼几年后,实行渔农轮作,可改善水质;干池休闲,在地底种农作物,淤泥中的有机质作为肥料。
5. 鱼池的冬季养护。冬天捕完鱼后,排干池水,使底部淤泥充分曝晒、风化冰冻,让有机质氧化分解,可消除氨、甲烷等有害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如无足够的时间曝晒或冰冻,可在池底撒石灰杀虫灭菌,石灰还能中和淤泥中的有机酸,增加水中钙离子浓度和PH值。
6.用高科技控制水质。 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溶氧仪、化学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对水中深氧变化及二氧化碳、营养、盐离子和有机物等的含量随时观察、分析,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四川农机》,王鹤鸣,青神县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