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分享
首页 > 美文 > 花卉 > 当体验成为需要——读《体验经济》

当体验成为需要——读《体验经济》

评论:0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张焯

  好莱坞吸引了全球不同颜色的眼球,拉斯维加斯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赌客,迪斯尼乐园为不同肤色的孩子编织梦幻,这些大名鼎鼎的地方所经营的产业虽然不同,但都在大把大把地赚钱,因为他们最先理解了体验经济———这就是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 ·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想向众人揭示的财富之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都将用于满足人的各种欲望,自从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之后,经济学家们总在告诫企业的经理们必须关注人类的基本需要、人类的终极目标,并举出了许多成功的个案。最经典的可能就是那个向全英国的人们出售星星命名权的案例了。每个人都想送给自己所爱的人一样永恒而特别的无价礼物,有什么能比星星更合适呢?一张照片、一份有英国皇家天文台颁发的证书,几万人为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礼物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原来人们愿意付钱的不只是商品、服务,还有感觉。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街头小店1元钱一碗的粥到了快餐店就成了5元钱,在酒店里是10元,而它们的味道可能都比不上妈妈用不到2 毛钱的米熬的粥。你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狂热地蹦极、跳伞、爬雪山了。原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不一样的体验,并且已经在为之付钱了。

  当我迫切地想要了解整个理论体系,并且做好了吞咽大量数据和图表的准备时,却发现《体验经济》带给我的仍是体验。从热带雨林餐厅到城市的夜光游览项目,从蛋糕制作到总经理一天的工作,作者将经济学家的眼光投到开阔的视野中,为自己的论断采集了广泛的素材。接着,书中便教你如何按照标准来表演,从而让用户得到难忘的体验。读完作者对企业的价值源泉演化的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带来了成本的降低和标准化的产品,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这种努力达到白热化阶段之后体验经济便产生了。

  在许多学者看来,体验经济的提法近似于作秀。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个“服务经济”足以容纳下企业为获得高额利润而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体验。仔细想想也不无到道理,从农牧业到机器大工业,人类在产品经济中徘徊了几千年,也就是近30年来,发达国家才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把第三产业单独列出来,宣告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理论界刚刚忙不迭地完成一系列的客户中心理论;企业界更是刚刚开始尝试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怎么会一下子都过时了呢?

  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界确实蔓延着一种急躁情绪,年轻学者们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常常故意抛出一些十分前沿的理论。与此同时,企业界也广泛地认为,尽早抢占一个新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将来就有可能获得丰厚的收益。于是一些刚提出的概念和技术被很快被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甚至产生了专门以此谋利的风险投资公司。但他们中成功的是少数,大部分都像美国的铱星计划一样,自叹生不逢时。体验经济概念的提出也同样带有这种色彩。

  不管怎么说,论证和打“口水战”都是学者的事,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体验经济》只是一副特殊的眼镜,借助它,我们可能会发现已经习以为常的许多事物还有特殊的一面。对于大多数在商场中苦战的管理者来说,《体验经济》可以提醒他们,在重视产品质量的同时,给客户增加一些难忘的体验,很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haopet123.com)
相关贴士
评 论:
 
贴士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