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昆明郊区少数农民肩挑鲜花闯进昆明。不曾想,十年后竟挑出了一个闻名全国甚至世界的斗南,挑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花卉业。目前,这里生产规模7万多亩,年产量近 30亿支鲜切花。然而,由于80%的生产面积是由近2万多农户构成,这个群体作为单个个体被推到市场最前沿后,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比较突出的就是传统小生产农业形态与现代国际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云南省政府把建立新的花卉营销体系作为推进花卉业发展的重点来抓,于2002年建立了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用拍卖这种现代营销手段来促进市场建设。目前,整个花卉拍卖已开始步入正轨,“好花好价”的拍卖机制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供货商(生产者)和购买商参与到了花卉拍卖中来。
花卉拍卖着重在于解决市场营销的问题,但如何通过花卉拍卖来促进生产向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效益,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又将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云南花卉业中,企业或具一定生产规模的基地在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上已迈出了一大步,但多数农户由于土地规模小,投资能力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基本还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从云南花卉拍卖运作一年多来看,由于玫瑰相对其他品种而言,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多数企业和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基地能够很快适应这种现代交易方式。而一些小规模的农户作为个体,没有能力对采后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级包装,从而无法进入花卉拍卖,其产品只能以毛花的形式进入传统市场交易。对于生产康乃馨的农户来说尤为如此。而要改变这一现状,联合是发展之路。
农户由自由无序的生产走向联合,最大的障碍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能够保证合理实现合作各方经济利益的机制,而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上的花卉拍卖机制为实现这种联合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这是因为,首先,建立在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下的拍卖使得所发生的每一笔交易都是透明和公开的;生产者在传统交易市场上的“竞卖” 变成了拍卖市场上代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背景下的购买商之间的“ 竞买”,最终的交易价格不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而且更真实地反映了市场,因此合作各方利益能够合理实现。其次,花卉拍卖所具有的强大市场集散能力为生产者走向联合,实现产品的规模生产经营降低了市场风险。反过来,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使合作体能够长期稳定为市场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满足大市场的需求,从长远来看又能够保障合作者利益的最大化。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组织花农走向联合上已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出现了诸如花农与花农之间联合形成的“红塔人”玫瑰联合体,“姚联”满天星联合体,“牛恋”非洲菊联合体和“公司+品牌+农户”的“丽都”、“云大阳光”、“杨月季”玫瑰联合体等。这些联合体不但适应了花卉拍卖这种交易方式,而且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其产品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随着花卉拍卖的不断成熟、完善,将会有更多形式的农村花卉合作组织出现,其内部组织管理将益加成熟,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haopet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