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结核病
禽伪结核病(Avian Pseudotuberculosis,缩写AP),是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短期的急性败血症和随后的慢性局灶性感染为特征,这种慢性感染局部病变的特点是出现与结核病的结核节类似的干酪性结节。本病在许多国家都有报道,很可能呈世界性分布。家禽中呈散发,偶尔引起火鸡的严重损失。在英格兰、丹麦等处曾暴发过鸽的伪结核病。
病原及其传播特性
本病的病原为伪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或伪结核巴氏杆菌(Pasteurella Pseudotuberculosis)。此菌首次是从一只接种了一儿童前臂皮下结核结节病变材料的豚鼠中分离获得的。从那以后,该菌已从许多种类的哺乳动物和禽类中分离到。
伪结核耶尔森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杆菌,大小为0.5*0.8*5.0微米,也可见呈球形和长丝状的细菌。球形菌常略微呈现两极染色。本菌具微抗酸性,可用改良萋~尼氏染色法染色压片来显示这种特性。不形成芽胞,也不形成可见的荚膜,但在22℃下用印度墨汁染色的涂片中可见到一种外膜。单个杆菌偶尔可见周身鞭毛,这种鞭毛在30℃条件下形成。
本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0℃。在蛋白胨肉汤中生长良好。22℃以下扩散生长,并形成一些凝聚块,有时也可形成菌环和菌膜。在蛋白胨肉或肉浸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光滑到粘性、颗粒状、透明、灰黄色的奶油状菌落,直径为0.5~1毫米。在含有血清的琼脂培养基上,第二天菌落即可长到2~3毫米。伪结核耶尔森氏菌在25℃下可运动,但37℃下无运动力。半固体培养基中最易显示运动力。此菌对许多化合物具有代谢作用,但不产气。
伪结核耶尔森氏菌很易被阳光、干燥、加热、或普通消毒药所破坏。密封于琼脂斜面或冻干保存的细菌,可保持活力数年。
利用凝集试验和凝集吸收血清学试验,伪结核耶尔森氏菌被分为6个不同的血清型,包括15种菌体抗原(热稳定菌体抗原)及5种热敏鞭毛抗。禽类最常见的血清型为Ⅰ型;其次为Ⅱ型和Ⅳ型;Ⅲ型极为罕见。
禽伪结核病发生于火鸡、鸭、鹅、鸡、珍珠鸡、伴侣鸟和野生鸟类。许多种类的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发病。实验动物中,豚鼠、家兔、小鼠、猴和狒狒特别易感,大鼠和地鼠有抵抗力。鸽的伪结核病,在国外已有多次暴发的报道。
禽伪结核病散播的重要因素是被病禽或患病哺乳动物的排泄物污染的土壤、饲料或饮水。易感因子在本病的发生中具有很明显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被不合理的饲养、受寒、或蠕虫感染致抵抗力降低的禽类,才会发生感染。刚出壳的幼禽最为敏感。在易感家禽,细菌通过皮肤伤口或粘膜进入血液,最大可能是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继而出现菌血症,细菌随血流到达一个或多个器官如肝、脾、肺或肠系统膜等内,引起局灶性感染,以致出现结核结节样病变。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自然病例为3~6天,慢性病例可长达两周以上。人工感染病例的潜伏期取决于细菌毒力、接种量、接种途径和宿主的种类。
(haopet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