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黄兜兰介绍
详细介绍
- 俗名别名:花叶子
- 英 文 名:Common Peony
- 拉丁学名:Ochidaceae
- 身高身长:40-50cm
- 体 重:10kg
- 寿 命:9-11年
- 体态特征:杏黄兜兰花未开时呈青绿色,开前为绿黄色,全开时为杏黄色,后期金黄色,在阳光下闪耀出一片金辉,显得富丽而华贵。花从开放到凋谢约40天至50天,是世界上观赏花卉植物中花期较长的珍奇花卉。附生兰。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根状芭直径2—3mm。叶5—7,长圆形。花葶直立或近直立,有绿色和紫色斑点及褐色硬行,花单生,杏黄色,花瓣大,阔卵形或近圆形,唇瓣囊状。
- 习 性:喜生于岩石缝隙中,耐旱。单株生长,植株不抽苔,叶片披针形,长10cm左右,宽3cm左右,铁青色,叶表有白色斑点,厚而硬,不易弯曲。春天开花,一杆一花,花杆从植株中心抽出一株终生只开一次花。花杆高25cm左右,花的兜口宽1.5cm左右,花兜可容纳一羹匙水,实在稀奇。这种兜兰繁殖,其出芽方式独特,即当年长的根于次年才根端生出芽来,窜出土面自成一株。根喜生在沙石、腐叶土、朽木混合的盆土中,见土即活。它的大形奇特花,与兜兰其他种的花形所有不同;花冠杏黄色而鲜丽,直径4—5厘米;长5厘米;兜唇椭圆大,直径2厘米,长3厘米;花被、唇瓣均具细紫色线点;退化的2枚雄蕊金黄色,酷似昆虫的一双眼睛,晶莹夺目。它的叶片也很奇特,叶艺变化丰富,叶姿优美,长7—9厘米,宽3—4厘米,叶背紫色,叶表灰绿色,有深绿的斑纹,它是野生矮种兜兰中极罕见的富于观赏价值的珍品。
- 历史起源:一种白花三叶草(shamrock)是爱尔兰的国花。
- 叫 声: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延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
- 食 性:捕食昆虫及其幼虫,也吃其他无脊椎动物。
- 护 理:盆栽兜兰,应选择透气性好的素烧小瓦盆。北方地区宜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草炭土栽种,栽种时要在盆底1/4处填充瓦片、砖块、陶粒等大颗粒状物,以利排水透气。南方地区则用苔藓、蕨根、树皮块等材料栽培。种植时先用少量的缓效性肥料作基肥。平时应将盆栽植株放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养护。光线过强,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甚至整株死亡,过于荫蔽,会减少开花或不开花。夏季应放在通风凉爽处,防止因闷热潮湿引起植株腐烂。高温干旱季节,应向叶面及周围地面洒水。开花前2个至3个月,应控制浇水,有利花芽分化。生长期间可每10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肥料,也可用稀释的水溶性速效肥喷洒。平时施肥时“三要素”肥料要均衡,接近花期要多施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休眠期停止施肥。繁殖宜用分株法。花后结合换盆,将兰苗从母株上分离,并在伤口处涂少许“多菌灵”粉剂,然后根据植株的大小搭配,以每盆3株兰苗为好,用新的培养土栽种,放在温度稍高、光线较暗处培养,两周后即可进行正常管理。
- 用 途: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在香港被称作“金童玉女”,这两种兜兰都是我国的特有种,其花色明丽典雅,一个黄色绚丽夺目,一个粉红明媚照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好颜色,常被作为兜兰育种的极好亲本。
- 购买须知:1、五角:日本育成,株高约1m,果实呈五角形,果深绿色,有光泽,结果多,种子中多,品质优良,产量约2000千克/667平方米。
2、新东京5号:日本育成,株高15m左右,叶片掌状3-5裂,花黄色,荃部暗红色,十分美观。果长约20cm,5个心室,果深绿有光泽,纤维少,最高产量3000千克(667平方米)。
3、五福:台湾农友公司供种,株高1.5m左右,节间短,叶较小,着花节位低,中早熟。
4、农友早生1号:农友公司供种,较五福早熟。
- 繁殖方式:卵生
- 性 成 熟:8-9月
- 怀孕周期:28-30天
- 每胎产子:4-6个
- 全年交配:一年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