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介绍
详细介绍

- 俗名别名:了王
- 英 文 名:Hill Myna
- 拉丁学名:Gracula Religiosa
- 身高身长:27cm
- 体 重:82kg
- 寿 命:20年
- 体态特征:通体黑色,并富金属光泽,头后披有两片黄色肉垂,两翅具白斑,飞行时尤为显眼。幼鸟体褐黑色,两肋及腹部的羽毛均缘以狭窄的白色。头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鸟之显著。而头后的肉垂缺如。
- 习 性:鹩哥主要生活于开阔的田地边缘或郁密的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处,在森林的中心少见,大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果树上觅食,不常单独活动。常见其与椋鸟和八哥混群,在长满花果的树冠上又唱又跳。善鸣叫,鸣声极富音韵,由低而粗厉的咯咯声至轻快如铃的吹哨声,无所不能,还会仿效其它鸟的鸣叫。
- 历史起源:青藏高原以她自身的魅力和神奇而又美丽的传说吸引。人们对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雪域神犬藏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其名称的由来,逐渐统一起来,因该犬原产于西藏, 当地人们习惯称于“藏犬”,因用之于牧牲,故有“西藏牧羊犬”之称。
- 叫 声:鹩哥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它歌声婉转悦耳,音调富于旋律,并且善于仿效人语,颇受人们喜爱。大家最欣赏的是鹩哥学说话的本领,远比八哥、鹦鹉逼真,吐字清晰。雌雄鸟均具学话本领,故养鸟者不必一定只养雄鸟。鹩哥雌雄羽色较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头后黄色肉垂较小,体羽金属光泽较淡,须仔细观察方能鉴别。
- 食 性:主食昆虫、植物种子及杂草种子等。一般饲养鹩哥的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粒料,通常为鸡蛋、大米;另一种是软料,由肉沫、熟鸡蛋、米饭(或鸡料)、水果或酱果拌合而成。每天喂一次(夏季)或两次,有条件的可在软料中放几条昆虫幼虫或蛹。
- 护 理:鹩哥身体健壮、嘴强有力,鸟笼须坚固,食、水用具宜深大、结实。一般使用八哥笼,亦可自制直径38厘米、高45厘米的亮底铁丝笼,下有托粪板。鹩哥食量大,粪便多而稀软,笼底几天就堆积大量粪便而发酵,须每周冲刷笼底2—3次。每天洗刷水罐和换新鲜饮水。它喜欢水浴,夏季每天应供给浴水,其他季节视气温而定,在北方饲养,冬季应移至室内过冬,室温10℃以上为宜。训练鹩哥学“说话”的方法与教八哥的方法相同,相比之下,鹩哥学语快、声音逼真、好听,女士教会的就更好听。八哥则相形见拙,有些“大舌头”。
- 购买须知:不良性征:头部过于东方型。过于明显的鼻终止。明显的脸颊和吻部分界身体过于粗壮缺乏优雅气质。不合格性征:白色锁扣,和除了鼻孔,下巴,喉咙外身体上的白斑。
- 繁殖方式:卵生
- 性 成 熟:8-9月
- 怀孕周期:18-25天
- 每胎产子:4-6只
- 全年交配:每年3次